搜索

您的关键词

学术论文网

您的位置 : 首页 > 职称论文 > 学术论文网 > 正文

整理 | 李晨阳

投稿时,该选择综合性期刊,还是专业性期刊?

先从影响因子最高的期刊试投,直到成功为止,这样用“试错法”投稿可行吗?

怎样在150字内把摘要写好?

投稿信一定要写吗?

被拒稿,要不要申诉?

这一系列关于论文写作和投稿的疑惑,你都知道答案吗?

在近日举行的“如何将高水平研究成果发表在顶级期刊上——主编与作者的双重视角”讲座中,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吕永龙带来了他的解答。

吕永龙同时担任国际期刊Science Advances副主编以及专业期刊Ecosystem Health and Sustainability(EHS)的创刊主编。

以下为吕永龙讲座内容摘录:

事先把握期刊定位

每个期刊都有自己的明确定位,投稿一定要清楚所投期刊的定位以及期刊对研究成果的要求。以我接触最多的两个期刊为例,Science Advances是综合性期刊,而EHS是专业性期刊。

综合性期刊和专业性期刊的主要区别是什么?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

Science Advances这两年收到了很多关于“微塑料”的稿件,但最终发表的极少。这主要是由期刊定位决定的。相比较单纯对微塑料在各介质、地区的存在和传输特征研究,Science Advances更希望刊载的论文能揭示基本科学问题,比如微塑料的发生与传输的科学机制等。

后来我们发现,一些被Science Advances拒搞的文章最后在环境领域的一些顶级期刊上发表。这里可以看出综合性期刊和专业性期刊的一个主要区别。

用“试错法”投文章?强烈反对!

有些同学喜欢用“试错法”来投文章,也就是对一篇文章,先从影响因子最高的期刊试投,直到成功为止。对此,我是强烈反对的。

我们实验室如果要投Nature、Science、Science Advances这样的大文章,都要事先把思路想好,然后师生一起写。投稿过程则完全由我自己负责,因为投稿过程中需要回答许多问题,而研究生往往因为经验和学术整体把握上的欠缺,无法回答这类问题。

此外,不同期刊有各自的定位、格式和写作风格。有些作者的文章从一个期刊转到另一个期刊,却没有一点修改。比如你投Science Advances却不符合本期刊的格式要求,一定会被打回来。而且编辑能看到你被上一个期刊拒稿的记录。

更有甚者,有人先投了Science,被拒稿后又转投Nature。但编辑一看,这篇论文的投稿信(cover letter)还是针对Science的,那编辑肯定不会接受你这个文章嘛!

怎样在150字内把摘要写好?

好多人对摘要不太看重,但其实摘要是非常关键的。引用文章的人很少从头至尾把文章看完,首先看的就是摘要。如果在摘要里已经找到答案,就能唤起读者读完全文的兴趣,甚至引用这篇文章。

一般的摘要字数要求是150字左右,这150字一定要精雕细琢。

有人写的摘要,基本是从前言和结论中抽取出来的。但这几部分,编辑和审稿人一般都会看,如果发现在这三个部分有很大的重叠,也就没有兴趣继续阅读这篇文章。

还有作者把摘要部分写得特别抽象。这很不好,我多次和我的研究组强调,摘要应该把文章最精华的部分和最重要的具体结论展示出来。

那么摘要到底要写什么呢?

第一,你这篇文章主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或者核心问题是什么?一般来说列出一到两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即可。

第二,你是如何回答这个问题的。就是把发现的过程展现出来——你通过什么实验,验证了哪些假设,结果又是什么。

善于用图表说话

有些顶级期刊论文的篇幅限制在3000字左右。这么短的篇幅之内,怎样表达自己的研究结果?我认为,应尽可能用图和表的方式将结果展示出来。

在Nature、Science这样的顶级期刊上,通常可以用拼图的方法,比如把四到六个图拼在一张图中,综合反映一个问题,然后在图下面通过一段文字把关键要点解释清楚。我们要学会并善于利用图表生动地阐述问题或解释问题。

这样可以让读者能够很快地看到你的问题,也能很快地看到你的回答。

投稿信(cover letter)一定要写!

在EHS这个期刊上,我发现过去很多中国作者投稿根本不写cover letter。我现在跟责任编辑提要求,凡是不写cover letter的通通拒稿。

为什么我要求大家必须写cover letter?cover letter包括几个重要方面:在什么背景下做这个研究,这个研究的全球意义是什么?这篇文章的科学发现在哪里,跟以往的发现有什么不同?论文的突出价值在什么地方?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你必须通过cover letter来宣告知识产权,说明这篇文章的投稿得到了所有作者的同意。这几年我们在一些刊物上发现,有人没有事先打招呼就把一些国外学者列入共同作者。而有些国外科学家对于成为共同作者是非常谨慎的,甚至有人作了一些贡献,但只希望你在致谢部分感谢一下就可以了。

被拒稿也不要轻言放弃

如果你非常坚定自己文章的价值,很清楚它的意义,但是被某个期刊拒稿了,你尽管拿起“申诉”这个武器。

申诉要注意方法,不要当天收到评审意见就立刻回复,这样显得很没诚意,你应该认真研读评审专家和编辑的评阅意见,准确理解其意思,哪怕有一些话很难听,也要心平气和地去读。

我们课题组2020年初刚刚发表了一篇PNAS。当时两个审稿人,一个同意接收,一个认为我们的方法有问题,需要大改。综合二者意见后,期刊拒绝了我们的投稿。

其他作者建议换个期刊试一下,但我认真读了一下审稿意见,决定申诉。我们花了一个月时间,用另一种方法再次证明了自己的观点,然后把两种方法都加入文章中,再次投到PNAS。这次还是原来的两位审稿人,原本认为论文有问题的那位审稿人表示自己错了,同意接收这篇稿件。

这件事也让我们很感动,体现了科学精神之所在。所以我建议大家不要轻易放弃。

吕永龙,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厦门大学讲席教授、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院士、欧洲科学院(AE)外籍院士、国际期刊Science Advances副主编、Ecosystem Health and Sustainability创刊主编。


相关热词 : 投稿顶级期刊

上一篇 : 研究生扩招18.9W,他们慌了

下一篇 : 剑桥大学取消下学年面授大课,学生抗议要求退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