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关键词

医疗卫生

您的位置 : 首页 > 职称论文 > 医疗卫生 > 正文
摘要:人类历史上自从群体社会形成以来,便本能地萌生了保护生命健康的原始医学,并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在各自的区域创造了不同的医学文明。如今,中医药在海外各国中尚属替代医学或补充医学,其传播受到各种限制和挑战,面临着发展缓慢和不平衡等问题。中医药如何在海外遍地开花,纵深发展,是当今全球中医人所面临的共同课题。

关键词:意大利;中医药
1崇尚医学的西方文明古国
意大利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西方文明古国,也是一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快速重建跻身世界列强的现代发达国家。这块土地上曾孕育过古罗马帝国的辉煌,策动过欧洲文艺复兴的浪潮,对人类历史的文明进步起过重大影响。在世界卫生组织《2000年世界卫生报告》中指出,根据卫生状况,财政投入的公平性,和满足公众对卫生体系的期望等方面,对191个国家的卫生保健体系作了排名,意大利名列第2位。根植于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意大利人生活在学术自由的空间,尊重科学,思维活跃,对新生事物十分敏感,有着强烈的追求欲望。早在公元十二世纪,威尼斯人马可•波罗经丝绸之路,向欧洲介绍了东方的中华帝国,对苏州杭州地区中药市场作了生动的描述。公元十五世纪,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这位被中外学者称为中西文化交流的先驱者,与大多数欧洲传教士把中医称为巫术不一样,他客观地向欧洲评价了中医,称其遵循规律、把脉诊断,使用草药和根茎类药物来治病,也相当成功,他的原著至今还保存在梵蒂冈国家图书馆中。由于意大利不是一个传统的移民社会,很久以来没有唐人街,没有中药铺,所以人们无法了解中医文化,无法体验中医疗效,更多的是怀疑和误解的负面印象。
2中医在意大利民间的传播热
直到1972年初,美国总统访华后的3个月,意大利国家电视台派出了欧洲著名的新现实主义电影大师安东尼奥尼,来到中国拍摄了大型纪录片《中国》,其中有北京妇产科医院在针刺麻醉下对产妇进行剖宫产手术过程的全景实录,导演配上画外音说:“针刺麻醉建立的是一种更为直接、更具人性的医患关系”,并称“人人都会针灸的赤脚医生是农业中国的医学脊梁”。当该片在罗马公映时,在欧美主流社会引起了轰动,安东尼奥尼向西方医学界直播了古老而依旧青春活力的中国传统医学,自此揭开了中医走向世界的序幕,并在民间掀起尝试中医的热潮。与此同时,产生的负面作用是欧洲医学界据此把针灸界定为单纯的外科镇痛医疗技术行为,意大利1982年的法令规定,外科医生、麻醉师、牙科医生可以行施针灸术,这又严重地束缚了针灸临床的应用。1973年米兰大学的翁贝托•索里梅内(UmbertoSolimene)教授开始把《中国针灸》杂志译成意文,鉴于中国尚处于封闭状态,许多意大利医生到法国向越南华裔中医学习针灸。八十年代初中国改革开放后,才开始转向中国的中医院校学习。比较突出的有出生于都灵医学世家的乔瓦尼•马齐奥齐亚(GiovanniMaciocia),他从南京学习回来后,翻译编著了从中医基础到临床的多种教材,有英、意、法、西班牙等多种文字,相对系统和准确地传播了深奥的中医学,这在欧美受到了广泛的重视。期间,意大利各大城市也都相继开设了规模不等的私立针灸学校。1984年意大利巴维亚大学医学院的实验外科与显微外科专家、来自台湾的意籍华人潘贤义教授,首次成功地对不能接受药物麻醉的患者,运用针刺麻醉的方法,实施了体外循环心脏外科手术,他还就此在北京的世界针灸大会上向全球同行作了报告。其后,在100例使用针刺麻醉实施手术的临床统计中,除一例因技术问题导致病患大出血死亡外,其余99例均手术成功,病患迅速康复。迄今为止在意大利全国各公办医疗机构中已有150家单位开设了中医门诊,且有6000名意大利医学院毕业的外科医生使用针灸为患者服务。
3意大利卫生主管部门接纳中医的尝试
2002年WHO公布的《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战略》,倡导使传统医学、补充和替代医学在抗病防治方面起到更为重要的作用。2002年冬季至2003年春夏之交,中国和东南亚爆发了非典危机,由不明病毒引起的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SARS)引发了一场烈性传染病疫潮,并引起全球恐慌。率先发现SARS病毒的WHO意大利籍工作人员卡洛•乌尔巴诺医生坚守在越南和柬埔寨抗击非典第一线,后因感染而英勇献身,他的事迹震惊了全意大利。在世界卫生组织和中国医学界的国际合作和援助下,传染态势被逐渐控制,广东首先允许中医参与治疗非典,创下了病死率和致残率最低的全球记录。被称为“慢郎中”的中医药对烈性传染病的作用和疗效,又一次引发了意大利和欧洲医学界对中药的重视和兴趣,并直接掀起了中国和意大利卫生部门官方合作研究中医针灸的热潮。2003年10月在罗马大学医学院的中医针灸学术研讨会上,因发现神经生长因子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的意大利终身参议员丽塔•蒙塔尔奇妮教授出席演讲时,宣称针灸的疗效是肯定的,中医与西医在治疗疑难病症中起到了互为补充的作用,中西医结合将为全球医疗技术的发展开辟新的前景。2004年4月,意大利卫生部和中国卫生部在米兰签署了《卫生和医学科学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双方同意在中医药医疗、教育、科研领域进行积极的合作,评价中医药产品的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以便在意大利和欧盟注册及正确使用。同年5月,意大利卫生部和中国科技部在罗马签署了《传统医学领域科技合作谅解备忘录》。提出优先合作的领域包括:1)传统药物与天然药物研究开发;2)中医针灸的临床与基础研究;3)传统药物疗效评价方法与标准规范;4)天然药物资源保护与合理使用。2004年11月,中国卫生部副部长佘靖与意大利卫生部西尔基亚部长在罗马共同签署了《中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意大利卫生部中医药合作谅解备忘录的行动计划》。其一,提高意大利中医教育和实践水平。在意大利大学开设中医硕士课程,颁发中医资格证书,中方大学参与教学和临床培训的支持;其二是在欧盟新法律框架下促进中药产品进入意大利和欧盟市场的合作。选取对比中国药典注册的中药产品,使用30年以上,或在欧盟使用15年以上,进行重要的联合科学研究,知识产权成果共享,促进双方符合欧盟GMP标准的医药企业开展合作。2006年3月,意大利卫生部、教育部及大学联合代表团访华,中意双方就在罗马大学、米兰大学开设中西医结合研究生课程达成协议,课程计划由双方共同制定,培养对象为在职西医医生,部分师资和临床实习在南京中医药大学承担。随后,参与到“行动计划”的大学队伍再度扩大,包括佛罗伦萨大学、那不勒斯费德里克二世大学、罗马二大等均参与其中。据此,该项目完全得到落实,这是意大利主流医学高等教育领域中医学教育上的一大突破。同年6月,意大利卫生部西尔基亚部长率政府官员有关大学、高等卫生研究院、企业家联合代表团访华,双方就联合办实验室、临床研究中心,联合办制药厂等进行了探讨,达成了共同研制开发青蒿素等达成了协议。2006年7月,中国科技部正式启动《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计划纲要》。2007年1月,意中双方在中国天津签署了《关于建立中意中医药联合实验室合作谅解备忘录》,实验室设在天津,合作单位有意大利高等卫生研究院、米兰大学药学院、佛罗伦萨大学药学院、中国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药物研究院、天士力医药集团。双方就合作的形式、内容、知识产权、欧盟注册等达成了一致,如2008年的研究课题为糖尿病、乙肝病毒、中药制剂现代化等等。2007年6月,意大利卫生部、欧盟科技总司,和中国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知识产权局、荷兰经济部、英国贸易与投资局,以及世界卫生组织,在罗马联合举办《中国欧洲中医药大会———国际科技合作与展望》,400多名中国和欧盟18个国家的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企业家齐聚罗马,探讨如何优势互利,开展中医药科技合作。其中包括中医药行业国际标准的制订,相关政策法规的制订,知识产权的保护与分享,共建欧盟认可的GLP实验室,GCP临床研究基地,CAP植物药材基地,搭建传统医药研发信息数据平台,建立合作开发基金等等,在欧盟第七框架计划(FP7)[1]下开展中医药的中欧合作,大会达成了重要的共识。意大利高等卫生研究院正式承认中医药作为临床实验和研究管理的替代医学,并出资50万欧元,作了中成药有效成分分析,但未取得理想成果。之后做了中药食用安全性研究,然而中药复方往往含有超过1500种分子,结构复杂难以定性。目前仍在讨论的课题是,在中国境内生产中药制品如何合格地销往欧盟国家。同年,卫生部图尔科部长签署了成立“发展西中医结合委员会”的文件,其成员有主管司司长,大学临床医学院、研究院的权威教授,以及意大利的华人中医专家。这是在欧盟国家的政府部门中,意大利首先开创了先例,正式承认中医药对等的医学地位,并直接参与支持中医药学在本国主流医学领域的推广。但是,随着此前欧洲顺势疗法的推广,草药产品已占领了意大利医药市场近7%的份额。而随着中医药进一步在意大利推广,势必将无可避免地再度减少部分西药的使用,并使之销量下降。这所将造成的竞争态势,引起了西方利益集团的高度警惕,因此也使得中医药的推广遭遇了严重的干扰。2008年底贝卢斯科尼(SilvioBerlusconi)政府上台,实行大部制改革,卫生部与劳动保障部合并,原卫生部工作做了新的调整,在由意大利大企业和财团为背景的意中基金会的干预下,误导了意大利和中国双方有关部门,并通过总理办公室批文,有关中意政府间的中医合作项目全部划归民间组织意中基金会办理。实际上废止了2国官方的合作协议,导致中医发展的良好势头急转直下,一直到2016年在那不勒斯由两国科技部主导的“中意创新周”上,才首次开设了中医论坛。这一教训清晰地告诉人们,中医针灸只能处于意大利卫生系统的边缘地带,一旦试图进入主流,即会受到利益集团的各种各样的阻挠和制约。2017年意大利医疗支出占国家生产总值的68%,医疗系统占公共支出的141%,由于欧盟高福利国家用于医疗卫生的巨额经费,往往会涉及到政界、医学界、医药工业、服务行业等部门的利益链。而中医针灸在海外毕竟还是一门新生的补充医学,其历史不长、根基不牢,还属于弱势群体,仍需要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避免操之过急、急功近利,而应把握自己的核心价值,持之以恒,水到渠成。当年西学东渐,西医进入中国用了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那么今天的中医走向世界,也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是许多国家单一西医所主导的卫生体制,无法满足民众对健康的需求,加上当今世界是资讯发达的信息时代,这为加快中医国际化的进程提供了机遇。
4推动中医发展的重要力量
4.1意大利的专业针灸医生
目前注册约15万人。较大组织有意大利针灸学会(AIA)[2]、意大利针灸学校联合会(FISA)[3]、巴拉切索研究院(PARACERSO)[4]等,它们的会员分布在全国各地,开展针灸教育,针灸临床。他们拥有医生资格的社会地位、经济实力和群众基础,可谓天时地利人和。他们在主流医学领域属于边缘,在补充医学领域中却是主角。他们的弱点是没有经过正规的中医教育,特别是缺乏正规医院中的中医临床见习和实习,常常用西医理念来行施针灸和中药,或者自行发明背离中医经典的针刺技术,他们的教学质量和临床医疗往往存在着问题。为了弥补这一不足,他们正在积极地同中国的中医药大学和中医院的专家们进行交流与合作。2017年11月,巴拉切索研究院和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WFAMS)合作,在罗马成立了“中国意大利中医中心”,这将有利于正规中医临床治疗样板的展示和学员的临床实习。
4.2外来的华人中医中药业者
这个群体比较复杂,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中国移民陆续涌入意大利,在罗马、米兰、那不勒斯等地华人聚集后相继开设了中药店。也有相当数量的中医、西医来意大利学习,或受聘于中医学校或私立诊所,其中不乏在中国受过中医高等教育、临床训练有素的专家,他们最接地气,又与中国医学界联系多,手头掌握有中医的核心技术,对疼痛、过敏、神经内分泌免疫紊乱等常见病、慢性病或疑难杂症,往往能运用中医的优势来获取良效,因而受到意国社会各界的欢迎,流行着“看中医要找中国医生”的说法。华人中医往往处于个体分散、缺乏管理、缺乏继续教育、缺乏资助等的问题,大家需要行业组织来抱团取暖。1998年意大利中华医药学会(IIMTC)[5]成立;2001年,IIMTC学会加入了跨国的全欧洲中医药专家联合会;2003年,IIMTC学会作为创始会员加入了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其经过15年的艰辛发展,如今已经成为引领全球中医药健康发展的最重要的权威组织。近几年来,互联网的发展为群体传播提供了无时不在的空间平台,意大利的针灸医生团体多用WhatsApp联络,华人中医用微信(WeChat)把世界多国散在的中医个体联合了起来,发布新闻,互相交流各地的信息,交流疑难病症的治疗经验,组织参加学术研讨会和技术培训,逢年过节共同庆祝联欢,联络感情,这些全球性的互联网平台成为了海外华人中医的大家庭,在许多方面超越了传统行业协会的作用。这对中医药在海外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积极影响。
4.3意大利国民与旅意华侨需要中医
据欧盟统计,替代医学的使用正在逐年增加,意大利高等卫生院的官方数据显示,2015年82%的意大利人选择非传统医疗法(其中包括顺势疗法,手法疗法,针灸疗法,植物草药疗法,其他疗法),选择针灸疗法的占2%,其中78%选择针灸疗法治疗疼痛病症,13%选择针灸治疗慢性疾病,所有选择针灸治疗的患者中有554%认为针灸有很好的治疗效果。这一增长趋势与国家统计局的报告相吻合。许多大区政府已经把针灸纳入医保,主要是针对康复和疼痛治疗,如托斯卡纳大区卫生局批准了60家公立医疗机构开设替代医学门诊,依次是针灸、顺势疗法和植物疗法。地方财政覆盖了这些开支,制定的价格比私人诊所更有竞争力。目前,中药的市场主要是华人群体,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止2010年,旅意华人209934名,占总人口的034%,这不包括加入意大利国籍的华裔和华人非法居留者。相对于西医而言,除了急性病症外,华人群体更愿意接受传统的中医治疗,许多肿瘤等疑难病种的患者也会寻求中医中药的帮助和治疗。随着欧洲民众对中医中药更多的了解和体验,中医药发展趋势可观。2015年屠呦呦教授的青蒿素研究获得诺贝尔奖后,各地的中药店销售额马上激增,意大利通讯社(AGI)还就此向本人作了专题采访报道。意大利作为民选国家,政治家需要尊重选民的意志,而选票的力量则恰是突破利益集团限制中医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选民的诉求也有利于推动意大利的中医立法,确立中医和中医师的合法地位,保护中医专业知识产权,将中医纳入医疗服务体系和医疗保险体系。
5中医文化启蒙仍然必要
中医药是中国千年传承的民族瑰宝,在中国传统中医与现代科技结合,也在教学、临床和科研等多领域实现了新的创新和突破。而在海外各国,中医药作为一门外来医学而受到各种限制,至今还没有明显的跨越或发展。如何纵深发展,是全球中医人所面临的共同课题。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中医药,是中国人在辽阔的东方大地上下五千年求索得来的人体自然科学和医学真理。中国从南到北,跨越寒温热各种类型的气温带;从西到东,涵盖了高原平川、森林大海各种类型的地理环境。中国古老的50多个民族有着各自不同的历史传统和生活习俗,为这个庞大群体生存而服务的医学也必然是因地、因时、因人制宜的,中医学这种系统的整体观念,动态的辨证论治的特点,如上善若水,放之四海而皆灵验。古老的中医迄今为止仍是中国国家的主流医学,这是世界各国的传统医学中绝无仅有的。中医文化孕育和繁衍了中华民族,迄今为止中国仍是世界第一的人口大国,这又充分说明了中医的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的科学性与优越性。近30年来,大批华人中医陆续走出中国,在亚洲、欧洲、美洲、澳洲、非洲180多个国家和地区传播中医,对不同社会生态、不同肤色种族的人群实验中医,受到了所在国民众的普遍欢迎,同时也获得了大量中国本土以外的新的信息和正反经验,这势必将填补空白,充实中医药的宝库,实现中医药由东亚区域性医学到世界性医学的重大转变。意大利和欧洲国家是历史文化的厚重地带,中医药要在这里期待大的发展,除了中医针灸技术和中医药系列产品的商业拓展外,不可或缺的还有中医文化的启蒙运动。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知识文化思潮的启蒙,常常使人们在认知真理的能力从不成熟的愚昧和错误状态中解放出来,从而开启一个新的发展历程。当今现代医学面临许多难以解脱的弊病和盲区,中医的整体调理、辨证施治的文化哲理,正在影响着西医学的改革思路。中医简易、廉价、高效的卫生服务为重负不堪的欧洲高福利卫生体制的改革,提供了样板和选项。也也是中医文化启蒙的重要契机。今年1月召开的世界卫生组织第142届执委会议,新任的总干事特沃德罗斯•阿达诺姆(TedrosAdhanomGhebreyesus)博士强调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全球卫生工作的任务是确保全民健康覆盖,避免因病致贫,全民健康是所有努力中的重中之重,因为全球大约有4亿人仍然缺乏基本的卫生服务。我们也可以说更多的人仍然缺乏合理的和优质的医疗服务。因为以西医为主导的卫生体系无法包治百病,医疗和药物的价格昂贵也使发展中国家无法承受。西医的局限性使得人们势必寻求将传统医学作为重要的补充,而中医药是无可替代的最佳选择。鉴于中医理论体系和医疗方法与现代医学的系统性的差别,中医在进入他国时,无法以西医的标准和评估方式来求证自己的科学性,这样严重阻碍了中医药融入世界主流医学的进程。在现阶段,民间为主的传播方式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应按照自己的原始特性,全面地展现在世人面前。经过海内外中医志士们锲而不舍的努力和铺垫,如今中医药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代表元素,成为国家形象的亮点。最近按国际标准的在线普查,全球22个国家1100个访问样本的调查中,三成受访者接触过中医药文化,给予好评的在发达国家中占64%,在发展中国家中占73%,在老年群体中达70%。2010中医针灸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强调了中医针灸这一经过千年成果总结、并且难以用现代科技所替代的传统技艺,需受到重视和保护。201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又将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列入《世界记忆名录》。今年4月20日,UNESCO总部召开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总体成果框架信息交流会,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中医药不仅是中国人的智慧结晶和生命记忆,是中国老祖宗留下的遗产,同时也是签署公约的170个国家的共同财富,大家可以共同继承,共同分享,生生不息,代代相传。这表明,中医文化启蒙已经占据了制高点。中医文化是中医药与文化的精良组合,中医文化的核心理念是大医精诚,即医道精微,仁心至诚。中医文化启蒙不仅仅是一种说教,更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播种和耕耘。从针刺麻醉的成功,到中药抗非典的贡献;从屠呦呦教授青蒿素研发获诺贝尔医学奖,到成千上万的海外中医用自然疗法治愈各种常见病疑难病,疗效便是硬道理。中医靠其疗效,从近代西医的强势挑战中顽强地生存下来,并与时俱进。在海外陌生的处女地上,更要靠其疗效生根发芽和茁壮成长。我们仍需不断加强中医学术研究,促进成果转化,推广特效疗法,发挥中医在常见病、疑难病和重大疾病防治中的独特优势,同时秉承中医“医乃仁术”的行医宗旨,其包含了儒家的诚信、佛家的慈悲与道家的正气,强调珍视生命、一视同仁、重义轻利、谦逊奉献的品德。这与现代西医之父、古希腊的希波克拉底的《医生誓言》有异曲同工之妙。中医古老的诊治手段,能让我们发现人类远古祖先的医疗能力,中医把人作为治疗中心,并不仅仅着眼于疾病本身,而起源于古希腊的西方医学也有着同样的宗旨,这与中医是何其相似。那么,传统中医的成功并不是对一种新的医学的认可,而是又让我们回到了医学的源头。从医学领域与人类科学的跨界结合来看,中西2种医学的交流与合作,为人类的健康做出了贡献,也为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丰富了内涵。世人惊喜地发现了曾被忽略的中医文化理念。目前,关于中医的非专业性文化交流传播已在世界各地广泛开展,除媒体刊物等的传播方式外,还包括:汉语学校课本里的中医故事;太极拳等中医体育养生群体性活动;关于养生保健的科普性中医讲座;华人大型节日,如春节庙会上的中医讲解和义诊等,开展中医知识普及和文化宣传,营造中医发展的社会文化环境。与此同时,中医应与意大利本土文化进一步融合,在各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生课程的基础上,创造条件,推动中医专科和本科的高等教育得以开设。今年11月将于罗马举行的第十五届世界中医药大会上,我们将倡导设立一个“世界中医日”,作为全球中医人的共同节日,在这一天里,热衷于中医文化的人们将云集响应,在各个国家同时开展中医宣传和节庆活动,共同沐浴于中医文化的浓烈氛围之中。在意大利和欧洲,政治家常常容易名声扫地,但医生始终是最受敬畏的职业。所以华人中医药工作者个个都是中医的形象化身和民间大使,大家都有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连带关系,所以更要严以律己,以一专多能的精湛医术和优良的医德来获取患者的信任,高山景行,口碑传颂,让中医名家效应遍地开花,迎来万紫千红又一春的新气象。
注释:
[1]欧盟科技框架计划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官方综合性科研与开发计划之一。第一框架计划(19841987),第二框架计划(19871991),第三框架计划(19911994),第四框架计划(19941998),第五框架计划(19982002),第六框架计划(20022006),第七框架计划(20072013)投入经费50182亿欧元。
[2]意大利针灸学会(AIA),全称“AssociazioneItalianaAgopuntura”,总部位于意大利罗马。
[3]意大利针灸学校联合会(FISA),全称“FederazioneItalianadelleSocietàdiAgopuntura”,总部位于意大利博洛尼亚。
[4]巴拉切索研究院(PARACERSO),该研究院位于意大利罗马。
[5]意大利中华医药学会(IIMTC),全称“IstitutoItalianodellaMedicinaTradizionaleCinese”,总部位于意大利罗马。
作者:何嘉琅 单位:意大利中华医药学会 联合国世界粮食及农业组织医学顾问


相关热词 : 中医药 意大利

上一篇 : 药学干预在抗生素合理应用中的影响

下一篇 : 上海市分级医疗制度方案研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