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关键词

法律知识问答

您的位置 : 首页 > 法律文书 > 法律知识问答 > 正文

作者:格祺伟 ,前媒体人,曾在看守所被关押三年八个月,经授权转载自其公众号“深闻号”。

规矩

没吃官司之前,因为职业的便利,我曾多次深入看守所、戒毒所、监狱等监管场所,在政工人员的陪同介绍下,“走马观花”式的进行过采访报道。表明上,算是对这些地方有个大概的了解,只是没想过终究还有那么一天,自己也会深陷其中。

看守所大多呈“工”字型,或“王”字型横排建设,最前面一排建筑,通常设定为律师会见、办案机关提审、家属接见、收押入所等功能。通过两道“AB”门的走廊后,进入后排的监管区域。监管区域的建筑一般为一层半的结构,楼下是监房,楼上为巡查通道。

我在等待起诉、审判的过程中,前后在看守所关押了三年八个月。在办案机关的要求下,先后被转移关押、异地关押,总共经历了六个看守所,最短的仅待了几个小时,最长的关押了一年多。市里、县里几乎关了个遍。

我待过的看守所,大多为建设时代久远,设施落后陈旧的县一级小型看守所,待的最后一个地方,据称是该省份设施最先进,规模最大的看守所,该看守所刚验收完工,我与其他一百多名在押人员被转移关押至此,成了这个地方第一批“住户”。

老式监房,室内面积一般在三十平米左右,有些甚至还要更小一些,但这些也仅是根据地板与墙面的瓷砖的数量,大概估算出来的面积,实际面积并不清楚,但肯定远低于《看守所建设标准》的人均2.6平米的规定。监房的后门,有一个放风区,约十余平米左右,大一些的也有二十多平米。

监房里放风区的开放,每个看守所都有不同的标准与要求,总之来说,都是与各个看守所的管理模式有关。虽然各有不同,但也有相近的地方,例如早上与下午都会有放风时间。有些看守所为了增加劳动生产的效益,从早上六点起床后,就会打开放风区直到晚上六七点才会关上。大多数看守所在午饭过后,就会关上放风区,直到下午二点多才会重新打开。

放风区除了放风之外,更重要就是为劳动生产提供一个场所而已。有些看守所监房内没有洗手间与洗漱区域,往往这个放风区就又成了集吃喝拉撒洗于一体的多功能“生活区”,一边有人吃饭,一边有人拉屎的场景,也就并不稀奇了!

监房内,进门靠墙的是一条十余米长的大通铺,好像北方的炕床一样,形象一点说,其实就是是旧社会大车店里的住铺。靠门的区域,则是个约一米宽的过道。大通铺上,大多数铺有木板,也有直接是水泥构筑的。睡觉时用铺盖被子垫上,起床后将铺盖被子收齐,放靠墙的地方整齐码放。我所待过的最后一个看守所,最初全部采用钢铁结构的固定单层单人铺,但据称现在又改成了大通铺。

每个监房最少的时候关十几个人,最多的时候二十几个人。监房之中不乏江湖之中的三山五岳,也有三教九流之辈,因此自然而然的分了三六九等。监房里等级森严,虽有明文规定不得恃强凌弱,不得拉帮结派,不得打架斗殴,不得欺压他人,但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就避免不了纷争。

监房里睡觉的位置往往就显示了这个人在这个监房里所处的地位,最靠门口的位置叫“龙头铺”,睡在大通铺上靠前一点位置的叫“上铺”,往后的地方叫“中铺”,睡在地上过道的叫“下铺”,甚至还要挨着马桶睡的则是“死(屎)铺”。

每个看守所都有一个过渡监房,也叫“流动监房”,凡是新收押入所的95%以上都要在这个监房先带上一个礼拜或者半个月后再调分流到其他监房,同案犯较多则在入所关押时便进行分流关押,仅会有一人关押在这个过渡监房。

过渡监房的设立是为了让新收押入所的人员有个缓冲阶段,逐渐适应关押的时候。我在三个关押时间相对较长的看守所里,基本上都关押在这个过渡监房。过渡监房的功能,总体来说就是为了让在押人员及时的学习看守所的相关规定与要求,以便在以后的关押中便于管理。过渡监房,通俗的理解其实就等同于部队的新兵连。

当时,当地市局分管监管的副局长在监管场所推行以国学文化为主,提倡重塑新生,修德感恩教育。由于关押人员大多文化参差不齐,我因为个人的原因,往往被看守所领导高看一眼“赋予重任”,承担着过渡监房的文化教员的职责,主要宣讲《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等传统文化学习内容。

看守所管理模式不同,管理人员的方式与素质也有较大的差别,有些管理者提出人性化管理,教育为主,有些管理者则默许以暴制暴,而这种差别往往就造成了所谓的“牢头狱霸”。

而每一个被办案单位送到看守所,新入所关押的在押人员,在进入监房后,听到的第一句话就是“不管你在外面是什么身份,什么地位,进到这个里面来,是龙你就盘着,是虎你就趴着,要不然别怪兄弟们不客气!”,这句话既是下马威,也是看守所里的现实,进到这个铁门铁床,铁笼子一般的监房,就算你是龙是虎,也折腾不出去,如果不守规矩,不认清形势,最终也只能自己吃亏。

每一个关押到看守所里的,第一时间会有人告诉你一个规定:三句话,四个字:到,是,谢谢。喊你名字,答到,安排你做任何事(哪怕是洗马桶),答是;给你任何东西(哪怕是一勺辣子鸡,或是一纸逮捕通知书),答谢谢。这即是服从,也是文明礼貌,这也是看守所里的第一课。

伙食

刚进看守所时,大多数人前二三天都会没什么胃口吃饭,精神压力大是一个方面,另外可能就是肚子里油水还有点多。但很快,你就发现,自己从外面带进来的那点油水不够用了!

看守所里的每日三餐都是固定的,但伙食标准则不尽相同。按照财政部、公安部于1996年联合下发的文件要求,每人每月粮食17-20公斤、蔬菜10-20公斤、肉食1-2公斤、蛋或鱼0.5-1公斤、食用油0.25-0.5公斤。这个文件通知,至今仍可以在上海市财政局的官方网站上看到。

监狱里的生活怎样?前媒体人格祺伟:我在看守所的那些日子

牢饭,从古至今就不好吃。牢饭好吃,那就不叫牢饭了!

我因为在看守所关押时间较长,加至之前在社会上工作中的一些原因,受到的重视程度也较大。在这几年中,上至省厅下来检查,下至市局主管领导视察,以及看守所里的领导干部与管教民警与我“谈心教育”也较多。加上从前爱打听,喜欢刨根问底的职业习惯,因此,我对看守所里的一些情况也相对了解更深一点。

在押人员的伙食开支费用,全部由当地财政部门按实际关押人数划拨到看守所,但由于关押人员被取保或释放等人数的不确定因素,事实上这块的款项也不能绝对准确及时的划拨到位。有些按月,有些按季度,这些实际操作都会根据当地财政情况而定,久拖未付也是常态。但看守所里关押的人员每天都要张口吃饭,在无法做到旱涝保收的的情况下,通常来说看守所都会把财政划拨的经费进行“有计划”的节制开支,因为如果不这样做的话,一旦财政划拨的费用无法及时到账,就会面临“无米下锅”的囧境!

每个监房最多时平均下来都关押有二十人左右,按照财政部、公安部1996年的伙食标准,每个月光是肉、鱼、蛋,总计下来就有30-60公斤左右,平均到每个监房每天就有1-3公斤的荤食。

按照这个标准的话,天天都能吃到肉,那这个牢饭还真的不算差了,但事实远比理想要残酷的多!

真正的看守所伙食标准,其实是这样的。

早上第一餐,以我待过的六个看守所为例,雷打不动的每天都是榨菜,或是腌咸菜、泡菜,这一点上是惊人的相似。米饭,仅有一个县看守所与市看守所吃到的是正常的市场售卖的大米,其他几个看守所用的全都是储备粮或是陈米,反正正常人在市场上绝对是买不到。这样的大米,煮好以后,米饭发黄没有米浆味,吃到口里发干,嚼了以后发沙,难以下咽。

一个县看守所的所长曾与我说,他要求,看守所采购的粮油食品一律做到干警及工作人员与在押人员同物通用。也就是说他们看守所民警食堂用的什么油,吃的什么米,在押人员吃的就是什么油,什么米。我曾也对此产生怀疑,但后来经留所服余刑的外劳犯证实,每次到货装卸,他们所见到,也的确如此。这个看守所,一直采取的是人性化管理,后来我下监狱后,在警务工作的问卷调查中了解到,这个看守所的警务调查在全省多次排名第一。

中午与晚上这两餐,在蔬果盛产的夏季,通常是煮茄子、辣椒煮洋葱、水煮豇豆、煮黄瓜。秋冬季,则是水煮萝卜与水焖大白菜的天下。而水煮冬瓜、水煮南瓜、水煮海带,这三样菜直到我走的时候仍然是看守所一年四季可见的“百年老菜”,这三样菜就是名声在外的“冬南海”。

这些所有的菜,其实又都源自一个菜系,这次菜系就是饱富盛名的“水上漂”,所谓“水上漂”其实就是这些水煮的菜几乎看不到一点油星,只是在菜汤面上薄薄的飘了一层油。

在管教民警找我谈心时,我也曾问过为什么当地这么多看守所都是吃些相同的菜,是不是监管支队有什么硬性要求。那个工作了三十多年的老民警告诉我,并不是有什么硬性要求,而是这些菜既耐储存,也富含营养,更重要的一点那就是经济实惠。对于看守所而言,绝对不能发生饿死人的事情发生!

正常情况下每个礼拜有三顿“加餐”,“加餐”就是改善伙食,能够吃点荤了。通常来说,是豆腐一餐、鱼一餐、肉一餐,这三顿“加餐”基本上油水还是足够的,关键是全都是用油炒的,或是用油焖的,总之不是“水上漂”。有些看守所的“加餐”口味还是很不错的,毕竟是煮大锅菜,需要火力大,油水足。油与火的碰撞,肉与水汽的交融,的的确确成就了一道属于看守所的舌尖上的美味。

这些“加餐”也有好有坏,例如在有些看守所,吃到鱼都是一斤多的白鲢,全是鱼刺不说,鱼鳞都没刮,吃下去就卡喉咙。有些肉,就是明显的猪婆子肉,牙根嚼酸都咬不烂,最后只能囫囵吞下,因为实在没有那么奢侈的勇气去浪费一坨肉。

还有一种“加餐”是属于劳动生产的“加餐”,这样的“加餐”不是每个监房都能吃得上的,一般来说都是劳动生产值排名前几名才有的吃。而想吃到这样的“加餐”,估计每天晚上都会听到有人在监房里嚎叫。因为,劳动生产是不允许有人拖后腿的!

当然,在有上级部门来看守所检查时,这一餐也肯定是“加餐”,即使到了饭点,也一定要等到领导检查结束,才会开餐。

看守所里的伙食卫生条件也不尽相同,饭菜里吃到小虫子、苍蝇、蟑螂、头发等这些杂物基本上可以说是司空见惯。还曾听过,有人从水煮苋菜中吃出女人用的卫生用品,当然这个就只是听说而已,没见过。

监狱里的生活怎样?前媒体人格祺伟:我在看守所的那些日子

监狱里的生活怎样?前媒体人格祺伟:我在看守所的那些日子

2017年4月27日安徽凤阳县人民政府下发文件调高看守所里在押人员伙食标准,从每人每年2700元提高到不低于每人每年3050元的标准。2017年8月18日江苏金湖县检察院在开展在押人员伙食标准专项检察时就发现当地看守所仍然执行已经废止的伙食标准,而且连蔬菜、肉类、食用油的最低标准都未达到,检察院要求看守所每人每月肉食达到1.4公斤。

1996年下发的标准,其实即便是这个伙食标准文件下发二十年后,我也没能看到过,能在哪个看守所完全执行到位。只是有一点,米饭是绝对管够,只要能下肚,绝对不至于挨饿。在外面,满汉全席是一桌子108道荤素热冷均有的山珍海味。在里面,“满汉全席”就是地上爬的,房间里飞的,外加一年四季满汉同食的水煮蔬瓜。

“龙头”

在第一个看守所,刚进监房就有人这样问我,你家里还有没有人,你有没有人管。还没来得及回复,他接下来就与我说,在这里面,有钱就钱坐牢,没钱就人坐牢。

通常在监房里,有资格说这番话的都是这个监房里“龙头”的“头马”,“头马”就是头号马仔。

往往说完这番话,就是开始决定你在这个监房里地位高低的一个开始。

当你回答,家里有人,还有人管,这就好办。因为这代表,这不是个“死人”。看守所里的“死人”不是真的死人,而是指没有一点活动能力的人,对于在那样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里,一个没有任何活动能力的人,即与死人无异了!而这种被称为“死人”的往往还有另一个称呼“三无”。“三无”即是在关押期间“无生活费”,始终“无人接见”,案件“无人管”。

不是死人,那你就只能按活人的套路出牌。

无论是让你在提审询问时与办案单位说,还是在谈话教育时与管教民警说,你能说的,最重要的往往就是这三句话六个字:来,快来,带钱来。

让家人给你送换洗的衣物,生活用品,以及最要的就是生活费。

在我的经历的三年八个月看守所生活中,几乎所有看守所对于上生活费,几乎都没有最低的要求与最高的限定。也就说,几十一百也可以,几千上万,也行。总之,你的家庭有怎样的经济能力,就能给你上多少生活费。

唯有一个县级看守所,这位看守所的所长在接待窗口,会与一些家属说,让他们不要给关押在里面的亲属上太多的生活费。但这也仅是口头说说,毕竟看守所始终没有接过一条官方正式通知,对这个提出什么限定。于是,大家都这样心照不宣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看守所不是开门做生意的地方,那么这些成千上万的生活费最终又花哪去了呢?!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就免不了套路。这个套路就是在看守所里通行的潜规则,你的生活费决定了你的出路。

只要你每个月有固定的生活费,通常来说最低每个月要保证有三千以上的生活费,那么你就跟着“龙头”成为“上铺”,在这里面,你的生活费就是你的通行证。

“上铺”就是不用睡在地下,而是睡在铺上,能与“龙头”一起吃饭,白天不用参与劳动生产,晚上不用值班(每天晚上按规定时间就寝后,每两个人一组,每组两个小时,轮班排换直到第二天起床)。每天由“龙头”安排发放烟、零食等物品,但这些东西只能你自己吃用,不能赠与其他人。为什么不能赠与他人,说白一点就是以防“上铺”以小恩小惠的方式,最后造成拉帮结派,“龙头”难以控制的局面。

监狱里的生活怎样?前媒体人格祺伟:我在看守所的那些日子

看守所里的生活分为“国餐”与“加餐”。“国餐”就是正常的看守所每日三餐,也就是那些腌酸菜、“冬南海”、“水上漂”,“加餐”顾名思义就是在“国餐”之外的额外加菜。“国餐”就是所谓的吃国家粮,免费的。“加餐”是要额外收费的,这个收费就是生活费里扣。

在几年前,几乎所有的看守所里都存在小锅小灶的买卖,早中晚全部囊括。看守所里关押的在押人员可以用生活费自由的点单,这些点单也就是所谓的“加餐”。有了足够的生活费,加上“龙头”的特殊打点关照,早上你可以吃到油条、肉包、三鲜粉、牛肉面,这些所有市面上能够买到的早餐,甚至有时候是肯德基、麦当劳。

中午与晚上两顿,无论是爆炒牛蛙还是大盆狗肉都没问题,辣椒炒肉,剁椒鱼头等等,凡是你喊得出名字的,市面上能有卖的,基本都能满足,前提就是你得有足够的生活费。这些菜,不是贵,就是更贵,价格则从一两百到三五百一份不止。

在当时,看守所里并未明文规定禁止吸烟。看守所甚至还是售卖香烟的经营方,正常的香烟,普遍加价30%,当然,加价的何止是香烟,除了洗衣服与肥皂之外,几乎就没有不加价的。反正肉在案板上,横着切还是竖着剁,就轮不上自己同意与否了!

当你有了足够的生活费,吃了“上铺”,虽然并没有“高人一等”,但在那个相对封闭的小空间里,你却比其他人有了更多便利的地方。

那些没有条件吃“上铺”的,每天都有劳动生产的任务。这些此前在外面游手好闲的人,到了里面却一个个的手脚灵敏,因为一旦进入这里面,就由不得你自己选择!那里面,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事儿,那些吃“上铺”的,基本上不是没有生产任务,就是生产任务较少,或做些较为轻松的事情。

这些“上铺”是不是有钱就真的不用做事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无论是看守所还是管教民警,他们从没有说过有什么“上铺”,也不会说哪些人不用不做事,于他们而言都要求一视同仁,公平对待。

但,事实上。外面的事管教干部说了算,里面的事,还真的是关在里面的那些人自己说了才算。那一套生存法则,古往今来都不曾改变。看守所的职责就是希望在管理这些在押人员时,能够和谐稳定不要出事,而当能够达到这个条件时,往往对一些人与事,也就只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事实上,再有钱,花再多钱,钱坐牢,人也一样在坐牢!吃喝好一点,也还是一样没有自由,即便花再多钱,也并没有任何过多其他的改变!吃喝的再好,也终究是那一亩三分地关着的蚂蚱罢了,再蹦跶,又能蹦跶到哪里去呢?!

看守所不允许有牢头狱霸,从法律法规上不允许,在实际管理中也不允许,但在现实中那些“牢头狱霸”却仍以各种形式存在,比如“龙头”。

过节

节假日,其实对每一个在看守所里关押的人都是一个禁忌!

出于人之常情,往往在端午节、中秋节、春节这样的时日,总会让人汹涌澎湃,心有感触。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话一点也不假,而且无论这个人是善是恶,是老是少。

对于那些“初来乍到”的“新口子”(备注:新口子,是当地看守所里的俗语,一般是指新进来的在押人员;老口子则是指那些三进宫、四进宫的老油条,也是对在看守所关押时间较长的在押人员的称呼)往往到了这些节日,在心里就是一种煎熬,抹泪是常见的事儿。

在这个时候,男儿有泪不轻弹不值一提。我也曾多次在这样的日子里,半夜默默流泪。而且也只能自己偷偷的掉眼泪,不能给人发现。因为在那里面时间长了,你根本就不敢轻易地表现出自己的脆弱,那样的话,你就在里面混不下去。

在那个服强不服弱的环境里,即便在最脆弱的时候,也只能让自己坚强起来,哪怕是强颜欢笑。因为,在看守所里的号子里,绝对容不下一个娘娘腔的强者!

对于那些“老口子”而言,在里面过节假日,早已是稀松平常的事儿,他们对这些看得很开。不禁不会悲伤,日子过的跟往常一样,甚至还特别的高兴。这些节假日对他们而言,就真的是最值得欢乐的日子,因为不仅有的吃,还有的玩。

节假日,看守所里中、晚两餐都会加菜,这两餐全都能尝到荤腥,基本上可以保证每个人都能吃的“心满意足”。端午节,通常每个号子都会发粽子与咸蛋,每个人都能领到,这些看守所发放的东西,号子里基本不会有人克扣,强占,这个禁忌在每个号子里都不会有人禁,哪怕你是“龙头”都不敢。

中秋节,月饼也是少不了。春节,瓜子花生糖果也是一应俱全的。对于这些应景的东西,发放的数量每个看守所都不同,但基本上都不会少。

端午节与中秋节一般中晚两餐都会加菜,有荤有素。过大年的除夕夜,有些看守所甚至有五六个菜,最差的也有两三个菜,鸡鸭鱼肉是标配。初一开始每天都会少一两个菜,到了初三就基本上恢复常态。当然,这其中也有些看守所会持续加菜到初六、初七,元宵节则是每年加菜的最后一个节日。

吃的乐呵,玩的也自在。以端午节、中秋节为例,基本上都会休息一天,这一天不用劳作。宽松一点,人性化管理的看守所甚至从早上开始就能收看电视,一直到晚上12点。春节,一般会休息五六天,除夕夜通常都可以收看电视节目到12点,也就是春节联欢晚会结束的时候。初一到初六期间,白天也会有收看电视节目的时间。

这些节假日里,看喜欢看电视的看电视,不喜欢看的,看书睡觉也都由你自己安排。打牌下棋,有些看守所允许,有些则明文规定禁止,因为这类竞技类的游戏,往往可以成为赌博的一种方式。赌注则从香烟到方便面,甚至还可以是生活卡。

除夕夜,看守所的主要领导通常都会在在押人员吃饭的时候,从楼上的巡查通道再到楼下走廊进行巡查与每个号子里的在押人员打招呼,送祝福,并询问饭菜是否合胃口,加菜是不是每个人都能吃到,有没有存在牢头狱霸的行为。有些甚至还会提前给所有人的拜早年,送去祝福,一般都会说“祝福你们节日快乐,希望你们都能早日与家人团聚”这一类的话。

大年初一,有些看守所里主要领导甚至会逐一走到每个监房门口给大家拜年。当然,出于每个看守所对监管工作的理念不同,这些管理者真正能够“屈尊”给被管理者拜年的也仅仅是少数!

某个看守所在市区城郊,由于看守所所兴建的地方此前是属于村里的集体土地。因此,每年春节,当地的村民都会舞着龙,耍着狮子进到看守所里面来,而当那些舞龙耍狮的来到监房外的巡察走廊拜年时,我们这些关在监房里的基本上都要拿上几包烟给他们。这些村民说是洗晦气,实际上则是变相的向看守所要点钱。

强龙难压地头蛇,有些看起来即便是再“强势”的单位,也仍然会有被人拿捏的软肋。当地村民与看守所这种游戏,后来持续到这个看守所搬迁为止。

而每逢假日来临前,一般看守所都会联合武JING提前对每个监房清查。清查的重点就是有没有存在违禁品,打火机、刀具、白酒、现金、通讯工具等物品。每次清查之前,都会将监房里的在押人员全部隔离关押到放风间,有些会要求所有人都抱头蹲下,有些则要求抱头面墙站立。在完成监房的清查后,再到放风间对每个在押人员进行搜身检查。

这种“活猫抓死老鼠”的固定戏码,是每个节假日的前奏,而这些最后也基本上就成了走过场的样子戏。因为有了事先的准备,往往这种节前的清查,基本上都是“无获之劳”。生活在全天候无死角监控下的人其实也没什么东西可藏匿的,藏的最多的也就是用来抽烟的打火机,偶尔也少数有通天手段的人,能在里面藏匿白酒、现金、手机。

因为法定的办案时限,法律程序并不会因为节假日而停顿。所以,每当节假日来的时候,关在里面的人最不想看到的就是办案单位送来判决书、逮捕通知书等法律文书。而那些最幸运的自然就是在节前被释放,释放的原因有许多,有些是不予逮捕,有些是免于起诉,有些是取保候审,有些则恰好是刑满释放。

看守所里既有落马的领导干部,也有小偷小摸,江洋悍匪、凶徒毒贩、高智商犯罪的诈骗犯也不在少数,这里绝对称得上是藏龙卧虎的地方。不能说里面是人才济济,但在这个一个浓缩的社会小环境里面,绝对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阳关道有人走,独木桥照样有人过。那些在押人员里,有些是关系户、有些是人情户、还有一些是利益户,这些人每一个都不容小觑。

现金、白酒、手机怎么进到里面来,别太稀奇了,这些并不稀罕。


相关热词 : 监狱里的生活怎样

上一篇 : 哪些人不适合执行关押?一般看守所关押多久后判刑?

下一篇 : 拘留所、看守所、劳教所、监狱,傻傻分不清?看看这个就明白了

分享到: